尊龙凯时




合肥新建建筑中有超过四成的建筑采用了“装配式建筑”技术
发布时间 :2024-08-09  浏览:706

装配式建筑是用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 ,也是新型建筑工业化 、智能建造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有关研究表明,装配式混凝土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相比传统方式可减少建筑垃圾排放70%,节约木材60% ,节约水泥砂浆55%,减少水资源消耗25%。

微信图片_20240809091514.png


近年来 ,合肥市聚力城乡建设绿色发展这一新赛道,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 ,实现年均增长达45%,相继获得首批国家住宅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城市 、首批国家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2022年“合肥‘1+5’建造模式”等三项创新工作举措被住建部列为装配式建筑发展可复制、可推广的全国经验。五年来,合肥市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从原来不足8%,达到如今40%以上,助力“无废城市”建设跑出“加速度” 。

微信图片_20240809091135.png


 

产业发展,政府引导

建立领导小组推进机制 ,抓项目落地、定产业政策、育配套产业 、促建筑业转型 。以滨湖桂园润园沁园、蜀山产业园三期四期、县区人才公寓等1000多万平方米的政府投资项目率先应用装配式建筑,快速引领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积极参与。截至8月底 ,全市在建装配式民用建筑项目239个,建筑面积2693.63万平方米。

产业推动 ,措施跟进

对政府投资的装配式保障性住房 ,市、县两级财政分摊增量成本,两年来 ,市级财政共拨付资金2.06亿元。通过采取预制外墙面积不计容积率、提高房屋销售备案价以及土拍竞装配率 ,将装配式建筑列入竞高品质商品住宅建设方案中,采取最高单项得分等激励措施,有效激发开发企业应用装配式建筑的积极性 。

产业配套,补链强链

设立经开区、吴山镇、循环园等四个装配式建筑产业聚集区,已聚集4个国家级、7个省级装配式建筑示范基地,16个预制构件生产企业,12家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企业 ,年产能260万立方米以上,4家钢结构构件企业产能200万吨以上。全市现有省级以上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30个,工程总承包、设计、构件生产企业50余家 ,集成橱柜、模具设备、铝模等专业分包企业30余家 ,千亿级装配式建筑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全市现有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园区)9个 、省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19个、产业园区2个 、示范项目28个。

产业升级,质量为本

装配式建筑全面推行“1+5”建造模式,推动EPC、BIM 、RIFD 、MOS等管理与信息技术应用 。出台装配率及技术评审、装配式设计审图、工程总承包、样板引路 、构件质量控制 、建造质量监管、关键岗位规范化培训等系列创新制度文件28个 ,装配式建筑获得国家和省级工程质量奖项16项,装配式住宅质量投诉率大幅下降。





XML地图